“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活动中,律师正在解答社区居民法律问题。
在深圳,以法治思维和方式管理社区,已不再是一句口号。
深圳从2003年开始试点“律师进社区”工作以来,经过10年时间,已有643个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社区居民有了“家门口的律师”。
如今,深圳正着力打造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升级版”,使法律服务工作向专业化领域化拓展,形成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格局。
政府主导律师参与治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项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区,社会矛盾多发,群众需求日益多元化。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进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处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前沿阵地的深圳,目前已有9285名律师,庞大的律师队伍为深圳全面铺开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提供了土壤。
早在2003年,深圳市司法局就开始试点“律师进社区”工作,经过3年摸索,2006年开始正式将“律师进社区”活动由点到面铺开。
2015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是在总结10年来深圳市“律师进社区”工作经验基础上,为保障和组织协调出台的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升级版”。
该意见提出,由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统筹指导开展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各级组织、宣传、政法、社工委、民政、教育、财政、街道等相关部门积极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建立市、区司法局、街道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社区与律师的沟通对接机制,保证律师能够“下得去、坐得住、服务好”,使社区满意、群众满意。
该意见出台后,深圳市司法局根据不同阶段的社区法律顾问推进工作情况,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方案》《2015年深圳市司法局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印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制度的通知》等文件,为深入推进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提供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目前,深圳市已建立起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律师参与法律服务的协调新机制,社区律师积极参与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工作,进行法治宣传,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亮点频频,以法治思维展开的基层治理工作全面开花。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643个社区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共有645名律师、124家律师事务所参与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从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底,全市社区法律顾问提供服务数量24399件,在非诉讼中,提供咨询18014次,出具法律意见书548份,调解纠纷3823件,参与法律援助231个、法治宣传1095场。
社区里的法律顾问团
因租期已到,深圳市龙华新区民治社区沙元埔村委会提出不与租赁商户续签,各商户要求到期续租或者给予补偿,并以不按月缴纳租金的方式对抗,而村委则对商户采取停水停电的方式针锋相对,酿成纠纷。
挂点该社区的律师顾问李坤及时将该情况反馈给民治法律顾问团,经团队分析,将该纠纷涉及的争议焦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法律分析和意见。李坤带着律师团队给出的意见,最终在村委会、商户代表等各方出席的调解联席会议上促成调解,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
李坤认为,团队的优势一方面在于众人拾柴火焰高,另一方面是可以取长补短,单个律师毕竟只擅长法律的一两个领域,而律师团队基本上可以覆盖民商法、刑法、行政法、公司法等各个领域,法律知识无死角。该律师团队不断创新法律服务模式,让各项工作更具实效性,成为团队驻社区的样板顾问团。
目前,全市大部分律师事务所组织了律师服务团队,各社区还依据实际情况创造出了别具特色的法律顾问参与模式。比如,去年以来,福田区福保街道引入广东广和、国晖等5家律师事务所,与辖区5个社区工作站分别签订服务协议,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普法活动、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多项法律服务,成功打造福保街道“一公里法律服务圈”,受到辖区群众好评。
民治社区律师还参与到各社区群众工作中来,通过入户走访、座谈约谈,对辖区群众最为关心的多项民生大事,如保税区学校规划、嘉福花园待建地积水清理回填工程、社区垃圾房改建、社区儿童娱乐设施及健身设施更新工程等,提出法律意见与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1年,广东穗江律师事务所就开始开展社区法律顾问服务。该所通过组建律师团队,有针对性地派驻专业律师为市民开展法律服务,社区律师在处理案件过程中会及时反馈,由律师团队商议后给出最佳方案,促进纠纷快速合理得到解决。目前,该所的法律顾问工作已覆盖罗湖、福田、宝安等区的近20个社区,为全市法律顾问团工作树立了良好典范。
全方位的法治示范社区
在福田区莲花街道办事处景田社区,以社区法律服务站、法治小报、法治学校、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文化长廊为重点的法治文化设施一应俱全,依托社区法律顾问构建了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方位、零距离服务社区居民。基于此,景田社区于2015年3月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景田社区的这项荣誉,得益于莲花街道办的组织、制度、经费、专业等一系列保障。据介绍,该街道办党工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判、处置,司法所定期到各社区检查指导工作开展,形成了从上到下、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一社区一法律顾问相关规章制度,对不按要求提供法律服务、提供法律服务质量不高、群众投诉问题严重的法律顾问予以淘汰。此外,莲花街道办还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和一社区一法律顾问业务知识培训,着力提升社区法律顾问、社区专职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
莲花街道办持续推动法律宣传进社区、法律咨询进社区、法律代理进社区、法律援助进社区、法律调解进社区的“五进”社区活动,营造了社区居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律环境,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及时介入调解,维护社会稳定。去年以来,莲花街道办各社区法律顾问共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000余次,出具专业法律意见书20余份,提供法律代理服务16宗,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0余宗,化解重大涉法事件20余起。
景田社区法律服务站于2003年成立,为广东省首个社区法律服务站。目前,该街道办12个社区均设立了法律服务站。作为社区法治服务活动的枢纽和基地,该街道办创办的具有莲花特色的社区法治报纸——《法律进社区》由辖区12个社区法律服务站每月轮流承办,并依托法律服务站组建社区法治学校,每月组织一次专题“法律小课堂”,由社区法律顾问担任教员,结合居民身边案例讲解法律常识,让群众不出社区就能免费上“专业法律课”。去年以来,各社区法律顾问共开展各类法律培训120余次。
“互联网+法律”遍地开花
作为互联网产业比较聚集的城市,如何使深圳在法律服务中将互联网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一直是深圳市司法局局长蒋溪林思考的问题。
去年底,深圳市司法局在全国率先推出法治地图,全市所有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处、社区法律顾问点等通通被纳入法治地图,为市民提供“指尖上”的法律服务,引发强烈好评,并入选2015年“深圳十大法治事件”。
蒋溪林介绍说,深圳“法治地图”是深圳市司法局搭建在腾讯微信平台上的公共法律服务移动互联窗口,通过信息查询导航,市民可以方便地找到离自己最近的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信息。该地图包含全市551家律师事务所、11个法律援助处、31家司法鉴定机构、9处司法考试点、8家公证机构等法律服务机构的地址导航,机构与执业人员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的文字及语音检索等。
今年1月6日,法治地图再次升级。升级后的“深圳法治地图”新增了在线咨询功能,涵盖了“一社区一法律顾问”749个社区地址导航、驻社区法律顾问的信息、联系方式的文字及语音检索,以及全市91个司法行政机关、220个其他政法机关的地址导航和信息文字语音检索。与此同时,首批900余名社区法律顾问和200余名法律援助签约律师上线,市民通过关注市司法局微信公众号“深圳司法”,进入法治地图,提出法律问题,即可获得在线咨询或律师离线答复,市民还可对律师服务情况进行线上反馈。
3月中旬,“深圳法治地图”又新添“律师在线值班”新功能。每天9时至23时均有两名律师在线值班,对当日咨询内容作出答复,让群众的法律难题“不过夜”。
此外,深圳市福田区通过依托“法润福田”“法治社区”等线上服务平台,实现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从“一对一”到“一对多”的服务升级,并通过服务在岗的形式解决法律顾问服务时空限制,以送法上门的形式拓宽法律顾问宣教辐射范围,打造出每一名社区居民都能享受到所有社区法律顾问服务的新模式;福田区景田社区法律服务站开设“景田社区法律服务快车”微信平台,设专职工作人员在线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为居民提供律师预约、调解介绍、法律代理介绍等多项服务。
现在,“互联网+”融入法律顾问工作已在深圳遍地开花。深圳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探索通过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起移动互联网线上+线下实体联动全天候全覆盖、服务多渠道多样化的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平台。
蒋溪林表示,司法行政工作应当从传统理念和思维解放出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深圳互联网优势,搭建社区居民、律师与司法行政机关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流平台。
针对性的派驻法律顾问
如今,创客社区、地铁站、医院、大型事故现场等特殊场所,到处都有法律顾问的身影。
“社区法律顾问不仅仅局限于社区,哪里有需求,律师就应出现在哪里。这才是我们推行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以法治思维进行基层社会治理期望达到的目的。”蒋溪林说。
在实现全市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基础上,深圳市司法局推动社区法律顾问向创客社区、大型工业园区、产业孵化中心社区等新兴产业聚集的社区派驻法律顾问,或向医院、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等矛盾多发社区,以及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值班大厅、劳动纠纷调解工作室等派驻专门法律顾问。
全国首个保险行业人民调解室、全市首家地铁站人民调解室、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水贝珠宝交易中心调委会……深圳市罗湖区通过聘请专业律师担任人民调解员或法律顾问等形式,在一些矛盾多发、问题突出的行业或场所设立调解室,并派驻具有行业性专业性的法律顾问,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为推进罗湖物业管理改革工作,罗湖区司法局还牵头成立了物业管理法律服务团队,为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整体推进业主委员会组建工作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该服务团队还以罗湖物业管理实践为蓝本,编写了《和谐社区(从罗湖实践看物业纠纷化解之路)》一书,对如何建设和谐社区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发生在去年12月20日的深圳市光明新区滑坡事故轰动全国,也牵动着每一位深圳市民的心。灾害发生后,深圳市律师协会迅速行动,紧急抽调22名律师组成首批律师服务团进驻现场,22名律师分别被安排在22个小组,协助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到灾民安置点进行善后处理工作,包括详细登记1000余位受灾群众具体情况和解答灾民提出的相关法律问题,并就相关灾后处理工作出具专业的法律意见等。律师服务团的进驻,保障了灾民后续安置补偿工作的顺利解决。
据悉,深圳市律师协会结合律师在开展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情况,还针对性地成立了社区治理、人民调解、城市拆迁、房产纠纷、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等21个工作业务指导小组,指导相关领域的社区法律顾问开展工作。
公共法律服务“坪山经验”
去年3月,一则坪山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外包)项目招标公告吸引了深圳市各律师事务所的注意。经公开招投标,3家律师事务所均挑选出具有1年以上律师执业经历的专职律师进驻全区23个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在进行社区法律顾问招投标工作的同时,坪山新区拟定并发布了《坪山新区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管理办法》《坪山新区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检查评估指引(试行)》,建立了严格的中标律师事务所的准入准出制度,法律服务杜绝律所提供没有经验的实习生应付社区群众、私自减少服务时间等情况发生,保证社区法律顾问的服务质量。
去年6月16日,坪山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深圳市司法局确定的构建深圳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体平台建设工作试点区之一。该中心通过新区、办事处、社区三级法律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了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各项法律服务,面向群众提供不同功能和程度的“一站式”服务。
该法律服务中心还印发了《坪山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运行管理办法》《坪山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引入首问首办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答复制度、工作分流制度、预警排查制度等,规范窗口人员工作职责与流程,为群众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法律服务。
蒋溪林表示,坪山新区在短短时间内迅速搭建起了新区、办事处、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为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体平台工作,提供了创新性、可复制的公共法律服务坪山经验。
对口支援工作受好评
广东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律师数量差异很大。为此,广东省司法厅下发《关于组织律师到粤东西北地区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的工作方案》,引导和组织广州、深圳、珠海等6市律师志愿到粤东西北地区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以满足粤东西北地区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基本要求,确保全省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
每天,常驻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的广东穗江律师事务所律师胡建勇都会骑着一辆摩托车,穿行在惠来县的各个村落,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虽不像往常在深圳时开车出去办案体面,但一年多的对口支援工作下来,38岁的胡建勇感觉自己作为律师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由于经济落后,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大多为老人和小孩,因而这里的村民法律知识极其匮乏,律师也是稀缺资源,在长期的支援工作中,法律宣传、普法教育在工作中占了很大比重。”胡建勇说。
最近,即将做爸爸的广东穗江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炉焕终于从广东省河源市回到了深圳。这位80后小伙说,在农村普法,特别强调与村民们的沟通,一年多的支援工作下来,村里不少老人都把自己当成儿子一样关心对待,虽苦却很快乐。
广东穗江律师事务所主任傅立标介绍说,目前,该所已派出18名律师驻点揭阳,5名律师驻点河源,为村民们提供法律服务,进行普法宣传。今后,该所将加大在法律援助方面的服务,协助深圳市司法局将惠民工程融入村民生活之中。
据了解,为做好对口支援河源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去年2月,深圳市司法局在律师自愿报名基础上,从深圳市相关律师事务所中选派55名律师担任河源市和平县、连平县、紫金县部分村(社区)法律顾问,并形成了《深圳对口支援河源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律师配置方案》。目前,55名律师遍布在和平县、连平县、紫金县等共385个村(社区),开展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
去年9月,深圳市司法局应揭阳市司法局要求,支援了140名律师到揭阳市普宁县、惠来县等702个村(社区)开展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
针对广东各地语言差异问题,该局选派的140名律师中,大部分为家乡是河源市和揭阳市各县各村的深圳律师,该局这一人性化的安排,受到当地司法局和受援村民一致好评。此外,该局还分别与河源市司法局、揭阳市司法局联合对支援律师开展两次村(社区)法律顾问培训,提升律师专业服务水平。
建立律师工作考核制度
多年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中,不少社区积极总结经验,建章立制,实现了社区法律顾问规范化服务。
在宝安区新安街道,不仅有《新安街道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基本行为准则》《新安街道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监督指导和检查评估指引》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还指导律师建立工作台账和日志,每月对22个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核查。
龙华新区大浪街道2013年起开始向律所引入律师团队开展社区法律顾问工作,通过司法所、法援中心指导,具体工作按社区管理的模式运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律师工作考核制度,有效提升了律师专业服务,为深圳市社区法律顾问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
大浪街道司法所联合深圳市法律援助中心,对律师工作进行定期考核,由所在社区每月对律师工作出具考核意见,及时掌握律师服务情况,以此强化各社区调解队伍建设,确保服务质量。同时,该司法所不定期对律师工作进行检查,包括检查台账资料、听取工作建议等,组织律师参加培训会议,指导律师有效提供法律服务。
为加强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督导,深圳市对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并将参与法律顾问的律师事务所及律师工作评估结果纳入“律师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各区则因地制宜,设置奖励机制,激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积极性。如盐田区社区法律顾问参与社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的,可以调解专家身份,按照盐田区人民调解员申请案件补贴的程序申请人民调解案件补贴;龙华新区则奖励补贴法律顾问每人每年1.2万元,按照季度对社区法律顾问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予以肯定并进行嘉奖。
为全面推进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确保工作取得成效,《关于进一步推进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意见》对加强组织保障、经费和物质支持提出了明确要求。该意见明确,区财政部门给予每个社区每年不低于两万元经费支持,对位置较边远地区,区财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标准;对被派往对口支援地区开展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律师按每年每人1万元的经费进行补助,按照市、区事权划分分别列入市、区对口扶持专项资金;对开展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需要的场所、基本工作设备,各街道和社区要尽量创造条件予以保障。
因地制宜开展法律服务
在深入推动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中,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根据工作实际,不断探索适合的服务方式和方法,因地制宜开展法律服务工作,以更灵活的方式实现社区法律顾问成效最大化。
宝安区石岩街道采取由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联合出资购买服务的形式,加大社区法律顾问经费补贴,延长社区律师服务时间,由以往的每周到挂点社区工作站值班1天调整为每周二至周六连续5天,每天7小时固定在驻点社区,并在大工业园区的党群活动室设立社区法律顾问,为社区居民和工业园区居民及员工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进一步拓宽服务内容,保障服务时间,丰富服务方式,更有利于社区群众与律师沟通咨询。
罗湖区社区法律顾问根据本社区群众法律需求,定期整理区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预先分类,科学制定“普法菜单”,以“你点我讲,按需授课”的形式举办法治专题讲座,群众用“点单”方式提出法律服务需求,咨询法律问题。
部分区建立了法律援助调解前置机制,通过调解方式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最短时间、最低成本、最大限度地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部分区还实行社区法律服务站代办、街道司法所审批和一次性办理的法律援助制度,简化申请法律援助繁琐程序,对涉及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的法律纠纷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律师咨询,优先进行审核办理,确保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疏导解决。
深圳市司法局律师公证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深圳市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还存在律师参与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工作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下一步,该局将完善《深圳市律师参与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考核办法》,规范、量化、细化《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将律师参与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监督、管理、考核等权限下放到街道和社区,在《深圳市司法局关于开展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方案》的框架下,由社区自主选择签约挂点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并由街道和社区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
“目前,深圳市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已实现全覆盖,下一步将总结各个社区的先进经验,把好的做法延续下去,并在全区推广,同时创新工作方法,将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往更多领域拓展,全力推动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升级版’。”该负责人说。
惠珍珍 游春亮 马灼兵
图①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创新推出“说事评理”调解纠纷。
图② 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街道银湖社区驻点律师开展法治教育知识讲座。
图③ 广东穗江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炉焕在河源市青州中心小学讲法治教育课。
本版图片由深圳市司法局提供